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苏联在同盟国和轴心国的阵营之间摇摆不定。直到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,苏联才加入同盟国。
1939年8月,苏联与德国签订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,约定瓜分波兰。然而,德国对苏联的野心从未停止,并在1941年6月突袭入侵。战争让苏联措手不及,损失惨重。
德国入侵后,苏联意识到与德国对抗必须团结一切力量。1941年7月,苏联加入同盟国,与英国、美国等国家共同抗击法西斯。
苏联在同盟国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其庞大的军队和丰富的资源为同盟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苏军在东线战场与德军鏖战,消耗了德国大量的兵力。同时,苏联的工业实力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。
苏联在二战期间虽然与同盟国并肩作战,但其与西方国家的分歧从未停止。苏美之间在战后的利益冲突为冷战埋下了伏笔。
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,而西方国家大多奉行资本主义制度。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加剧了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。
1939年的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表面上缓和了苏德关系,但实际上双方都心怀鬼胎。
德国将苏联视为东欧扩张的障碍,而苏联也担心德国对波兰和东欧的野心。
1941年6月,德国闪电入侵苏联,打破了表面的和平假象,两国关系全面破裂。
苏联加入同盟国后,美苏两国建立了合作关系,但合作的基础并不牢固。
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怀有疑虑,苏联则对美国资本主义意图抱有警惕。
战争期间,美苏在对德战略、战后世界秩序等问题上分歧不断,为冷战埋下了伏笔。
英国在战争期间与苏联保持着联盟关系,但对苏联的真实意图一直保持怀疑。
英国担心苏联战后会在东欧建立势力范围,威胁其在该地区的利益。
英苏之间在波兰、南斯拉夫等问题上存在分歧,导致合作缺乏信任基础。
法国、波兰等其他同盟国对苏联加入同盟国持谨慎态度。
他们担心苏联战后会成为新的威胁,但迫于抗击德国的需要,不得不与苏联合作。
苏联对波兰的领土要求以及支持共产党势力等行为,加剧了其他国家对苏联的疑虑。
苏联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牺牲,取得了辉煌的胜利。
但战争也留下了深刻的创伤,对苏联的社会、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二战后,苏联成为超级大国,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也愈发尖锐,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。